首页 > 消费 > > 正文

我国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攻关“卡脖子”,破除“唯论文”,12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10 15:10 阅读量:18313   
我国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攻关“卡脖子”,破除“唯论文”,12家

科技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针对“树立新标准”、评价方式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改革、用人单位评价体系建设等突出问题,

《方案》指出,试点单位和地方选择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承担多项国家科技任务、示范效应好、人才评价基础好的科研院所、高校或高校附属机构,以及科研人员数量较多的农业、卫生健康、水利、工业、信息技术等行业科研院所,分类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同时,选择部分科研单位相对集中、国家任务较多、基础较好的省市,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试点期为2年。

IT之家了解到,《方案》要求,试点任务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加强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人才的评价,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人才的评价,从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法、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促进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评价。

1.突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建立反映支撑国家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实际贡献和创新价值的评价指标,重点评价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完成情况。

2.完善面向用户的科研任务评估方法,充分听取任务委托方和成果采纳方的意见。注意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

3.对“卡脖子”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基础研究人才评价

1.实施以原创性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为标志的代表性评价,建立反映重大原创性贡献、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学科特色、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评价指标。摆脱“唯论文”的量化倾向,不要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水平等相关指标作为量化评价指标,鼓励科研人员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更多高质量论文。

2.根据课题特点和任务性质,科学确定评估周期,着力探索低频长周期的评估机制。

3.探索同行评价责任机制,在专家遴选、管理、信用记录等方面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同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评价意见反馈等。探索引入学术团体、国际同行评价等第三方评价。

4.建立健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其中体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特点,加大对有重大科学发现和原创性突破的基础研究人员的倾斜支持。

5.探索一线科学家从0到1推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要科研岗位、承担基础研究任务的机制。

应用技术开发人才评价

1.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导向,重点评价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优质专利、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代表性成果,建立反映产学研和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成果市场价值和应用效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评价指标。不得以是否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数量、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数额为主要评价指标。

2.探索构建专家重点评价技术水平和市场评价产业价值相结合,市场、用户、第三方深度参与的评价方式。

3.对于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的科研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的科研人员和做出贡献,就应该在绩效考核权重方面倾斜,引导优秀科研人员投身国家科技任务。

4.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重点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社会福利研究人才评价

1.突出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重点评价服务公共管理、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民生和社会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能力和效果,探索建立反映成果应用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引导科研人员在祖国大地上撰写论文。艰苦边远地区、高危岗位、基层和基础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的长期贡献。不得设立硬性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2.完善社会评价方式,充分听取行业用户和客户意见,重视政府和社会评价。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和服务活动确定合理的评价周期。

3.对承担和支持国家科研任务并做出贡献、应用效果显著的科研人员,在岗位招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优秀科研人员投身国家公益事业。

地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任务

试点地方政府要围绕本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以“破四独”和“立新标”为突破口,组织指导本地区优势科研单位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大胆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推进人才、项目、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有效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区域。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和地方名单: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高等院校或附属高等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点:

上海、山东、湖北、四川、深圳、南京。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聚焦

聚焦 口服玻尿酸新研究揭示吸收机制华
聚焦 蚂蚁蒋国飞:产业链协作数字化是
聚焦 糟粕醋火锅销量暴涨3倍,盒马“
聚焦 华熙生物赵燕:三链同构,实现企
聚焦 2022天猫双11正日子来了全
广告